这本书不愧是产品领域的经典之作,基本定义了产品团队的工作范畴以及流程,国内基本所有互联网公司对应的组织架构甚至都可以在书中略窥一二
用户体验要素自顶而下的五个层级:
战略层首先需要想清楚两个基本问题:
这对应着战略层的两个定义:
CEO、实际负责人、战略部门等
《战略文档》或《愿景文档》
团队中的所有参与者都需要看到这个文档,以帮助他们在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决定
如果没有一个范围,那么这个项目的工作就没有尽头,也就不会知道成功的标准在哪里。范围层需要明确解决的问题是:我们开发的是什么?有哪些东西?
这项工作不仅需要定义需求,而且需要详细描述清楚是什么角色在什么场景需要这个需求,同时还需要描述清楚需求的优先级,让团队明白每个阶段需要完成哪些。
产品经理
《产品需求文档》
产品需求文档通常包括市场分析、用户需求、产品功能和特性等内容,强调对整个产品的描述和解释,重点是站在用户的角度讲产品功能;产品需求文档通常比较概括,不会过于深入到技术细节,通常在产品定义和规划阶段使用,用于确定产品的基本方向和特性。
结构层主要关注以下两项:
交互设计关注于影响用户执行和完成任务的元素,信息架构则关注于如何将信息表达给用户的元素。结构层界定了系统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运作。
交互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师
架构图、交互设计文档
需要描述清楚产品从非常简单到非常复杂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框架层需要确定系统将以哪些功能和形式来实现。包含界面设计:通过“确定的按钮、输入框和其他控件等”,帮助用户完成他们的任务;导航设计:提供给用户去某个地方的能力,让用户可以在结构中自由穿梭;信息设计:决定系统信息如何呈现,使用户能很容易使用或理解,包括分组或整理散乱的信息、良好的系统提示信息(错误提示等)、提供“指示标识”(帮助用户理解自己在哪以及能去哪)等。
用户体验设计师&视觉设计师协作
线框图
决定了产品在视觉层面怎么表现,评估一个视觉设计并不应该用“这个设计是否具有美感?”,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这个设计是否运作良好”,因为每个人的审美都不一致,用审美评估很容易就变成一个话语权的问题,而用“是否运作良好”来评估,则有一些很明确的标准了,例如:
视觉设计师
设计图
本文作者:狄云
本文链接: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BY-NC-SA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