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每年都会小小的立几个flag,但是事与愿违,每年都没有实现,渐渐地,立flag的冲动都要没了,2024年算是比较惊喜的一年,有许多意外收获,所以,趁着跨年的时刻,自己也小小的总结一下。
先说第一本,是年初看的《纳瓦尔宝典》,倒不是这本书写的有多好,观点有多么惊人,只是帮自己确立了一个方向:「努力的去当创造者,而不仅仅当一个消费者」。
纳瓦尔书中的观点,其实很多社交媒体也能看到,当然实际上这本书很多内容本来也是纳瓦尔推特上的一些汇总,但是怎么说呢,有大佬能把一些观点分享出来,能稍稍地给自己的观点加点确定性,也是很好的事情。
纳瓦尔讲的很多话,其实挺老生常谈的,比如他说:「依靠出租时间是不可能致富的,必须依靠股权」,什么叫出租时间呢,其实就是窃·格瓦拉的名言「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还有,「学会销售,学会构建,两技傍身,势不可挡」以及「代码和媒体是不需要许可就能使用的杠杠」,所以在2024年,也厚着脸皮开始了一些小小的尝试,也算是一种知行合一吧。
第二本书是年末的时候看的,名字叫《控制论与科学方法论》,这本书其实有点老,首次出版于1983年,名字虽然很严肃,却是一本通俗易懂的科普书籍,内容主要是讲三论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这本书对于思考一些近年来热门的如人工智能等挺有启发的。
控制论的观点是,所有对一个事物想要做到完美的控制都是不可能的。例如几百年前的机械论的观点,只要所有条件都能测算到,那么理论上抛出硬币那一刻就能知道硬币应该是正面还是反面,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影响因子很难测算。控制论就是放弃了这种精确思维,而是用什么都不管,先找到一个方向出发就行,行进的路上再慢慢调整就好了。例如登月工程,绝不可能是完美的制定一份计划,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精准出发,然后精准落位到月球上什么点,往往是先找到方位,发射了以后在行进路上不断按照点位调整,最终降落到月球上。
还有一本是在飞机上看完的,毛姆的《人性的枷锁》,算是毛姆自身的小自传,看这类书籍,只有一种体会,就是「原来他也有这种想法」,只摘录一段吧。
回想起来,2022年封控在家,百无聊赖之下,用ChatGPT写了个脚本,用于测算一天楼下能经过几辆汽车,那时候还没想到,有一天我会深陷AI无法自拔。
现在真的有啥都想扔进AI聊天的框框先问一嘴了,毕竟,能有一个“大佬”天天陪你聊天,不厌其烦的帮你解答一些“弱智”问题,这放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默认AI在各行各业就是及格水平,但是经过这两年发展,个人观感是,AI在好些领域已经从及格跨越到优秀了,实际上,就算AI只有60分水准,那也是很无敌的一件事情,任何事情,入门都是很难的,但是有AI的帮助,现在入门的门槛已经降低到只要你舍得去问了。
这两个可以说是代码编辑器的GPT时刻了,在没有这类编辑器之前,我还在不停从AI聊天框复制粘贴复制粘贴,有了这玩意,真的就是「我的需求很简单,怎么实现我不管」了,口述需求,他直接给你构建完整的文件结构和生成基本可用的代码。
这真是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以往可能想到什么新点子,一想到要自己设计功能,编写代码,部署实施就头痛,直接躺平不想干了,现在只要在代码编辑器里动动嘴,你想要的点子就帮你完成了,接下来就剩下投放出去验证自己的猜想了。
感谢神秘朋友的推荐及赠送的D1581板U套装,这两年从All in boom入门,渐渐的从简单的NAS玩到了K8S,其中最喜欢的就是在AIO小主机里面部署的Gitea,这也是极大的解放生产力了,配合Watchtower工具,只要代码推上去,打包镜像,更新线上代码就完全不用自己动手,果然懒惰才是第一生产力,程序员们为了不让自己动手,什么都愿意写出来并开源给别人用,开源万岁。
另外,在年末的最后一天,把All in boom还是改成存算分离了,因为换了一台主机,闲下来的主板和CPU就另外组了一台NAS,顺便秀下目前我的高性能NAS吧,毕竟群晖应该没有这么高性能的NAS主机哈哈。
这也算是年初立的一个flag,当时说,我要在今年,通过ChatGPT的帮助,自己写一个完整的全栈项目,选择做什么的时候,正好遇到想在公司搞个网址导航,省的他们天天来问我地址。实际上开始写的时候还是挺痛苦的,因为不懂前端,不懂后端,只能边看边学边写,而且为了debug的时候能准确给AI描述以及看懂AI的描述,还是得去学前端、后端基础,B站看了两个VUE和fastapi入门就开干了,不得不说,B站很多up主讲的比学校老师好多了,通俗易懂,而且还很有激情。
到年中的时候,还在一直犯懒,基本就只写了一点后端接口,那时候还在和朋友开玩笑说猜我多久能干完这个项目,朋友说年底,被他一刺激,终于在九月份干完了,并且厚着脸皮试着到阮一峰老师的周刊投了下稿,没想到真能获得推荐。不得不说,大佬的推荐还是厉害,让这个项目有了与它实力并不匹配的流量,最终居然还在github获得了181个star。
并且这个项目还有个意外收获,在即刻上发表这个项目感想的时候,有个即友向我推荐了Cursor编辑器,让我做后面项目的时候,告别了不停复制粘贴的枯燥活动,感恩网友。
这个项目也是灵机一动写的,当时正好要做竞品研究,想着看看竞品的评论,但是手动翻看还是麻烦,正好想到能不能抓取竞品的评论然后让AI帮忙总结大家都在竞品下评论些什么,于是顺手用Cursor写了这么个东西。
本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精神,到即刻上放了下这个工具的网址,没想到后面打开即刻的时候,发现消息炸了,突然多了几十个粉丝,原来是之前很喜欢的少楠老师也喜欢这个东西,并且给我点了个关注,带来了一波粉丝。没想到随手写的工具,也能给我带来惊喜。
很难想象,做产品这么多年,终于自己亲手做了一些「产品」,在没有这波AI爆发之前,任何一个领域的东西想要做出一点像样的东西来,花费的时间精力都难以估量。
一个产品经理天天沉迷写代码,还是有点不可思议的。实际上,除了写代码,2024年还额外也搞了点自媒体的东西,在前往创造者的路上,任何领域都是值得尝试的。
在8月份黑神话悟空爆火的时候,顺手把自己打游戏的视频剪切剪切发到了抖音上,感受了一下抖音的推荐机制,还是很有乐趣的,抖音的推荐属于是,你顺手打的素材,会突然流量就大,精心剪辑的东西反而没啥流量,很神奇。
也尝试在小红书上发了点笔记,有篇笔记也是莫名其妙就火了,火的这篇笔记,事后来看,连封面都没做好,唯一可取的是,标题还稍微有点意思,所以别人愿意点进来看看吧。
另外,为了以后方便在小红书发笔记做封面,我甚至顺手又做了一个「渐变背景生成器」
以及,取之开源,用之开源,在开源上也是做了一点小小的贡献
最近在多个社交媒体突然活跃起来,很多年都没有这种感觉了,可能是因为开始尝试当创造者之后,创作欲有点爆棚吧,希望今年能继续保持,stay hungry,stay foolish.
本文作者:狄云
本文链接:
版权声明: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均采用 BY-NC-SA 许可协议。转载请注明出处!